區塊鏈發展遇瓶頸 DeFi收益率持續下降 加密世界增長極限探討

加密世界的規模法則:探討DeFi發展的極限

區塊鏈領域的發展正面臨着類似於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規模法則挑戰。隨着資本的湧入和技術的進步,我們不禁思考:加密生態系統是否也存在其發展的上限?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從全節點數據規模來看,不同公鏈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特點。比特幣以其精妙的設計,將全節點數據量控制在約643.2 GB,堪稱藝術品級別的優化。以太坊自2015年誕生以來,全節點數據量僅有13 TB左右。相比之下,Solana的400 TB數據規模雖然領先,但也帶來了去中心化程度的挑戰。

硬件發展的放緩似乎爲公鏈的底層架構設定了一個隱形的上限。CPU、GPU和存儲技術的進步速度已經開始減緩,這意味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公鏈的底層硬件可能不會有質的飛躍。面對這一挑戰,以太坊選擇專注於生態優化和重構,而Solana則繼續追求極致的性能。

在代幣經濟系統方面,我們可以粗略估計公鏈經濟系統的極限在3000億美元左右。這並非意味着單個項目不能超越這一數值,而是表明這可能是當前市場條件下的一個合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實際可交易的總體規模可能遠小於理論市值。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DeFi領域的發展也面臨着收益率下降的挑戰。從早期動輒兩位數的年化收益率,到現在普遍在5%左右的水平,DeFi似乎也觸及到了其發展的天花板。即便未來有萬億級的真實世界資產(RWA)上鏈,也可能只會進一步稀釋平均收益率,而非提高它。

縱觀比特幣誕生以來的區塊鏈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公鏈之間的差異化趨勢並未減弱。比特幣正逐漸與鏈上生態疏離,而鏈上信用和身分系統的不成熟導致超額抵押模式成爲主流。無論是穩定幣還是RWA,本質上都是鏈下資產以槓杆方式進入區塊鏈世界的嘗試。

加密規模法則:DeFi的硬頂在哪裏?

在當前的發展階段,加密世界似乎也遇到了類似於傳統科技領域的"摩爾定律"極限。自DeFi Summer以來僅5年時間,自以太坊誕生以來也不過10年,我們或許已經觸及到了區塊鏈技術在現有範式下的發展上限。未來的突破,可能需要全新的技術革新和思維模式。

DEFI0.5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断网验钞机vip
· 07-20 00:15
存储终将成瓶颈
回復0
冷钱包_守护者vip
· 07-18 13:47
公链难做永续扩容
回復0
养老笑看大饼vip
· 07-18 08:29
牛市还会再来
回復0
GasFee_Victimvip
· 07-18 08:23
天花板来得快了
回復0
Liquidity_Witchvip
· 07-18 08:22
规模永远有极限
回復0
gas_fee_therapistvip
· 07-18 08:11
链越大越不好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