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類加密生息資產全解析:外生收益、內生收益與RWA的確定性探索

鏈上確定性資產的探索:三類加密生息資產解析

在當今世界的不確定性中,"確定性"已成爲一種稀缺資產。投資者不僅追求收益,更尋求能夠穿越波動、具備結構性支撐的資產。鏈上金融系統中的"加密生息資產"可能代表了這一類確定性的新形態。

這些承諾固定或浮動收益的加密資產重新吸引了投資者的注意,成爲他們在動蕩市況中尋找穩健回報的依靠。然而,在加密世界中,"利息"不僅僅反映資本的時間價值,還是協議設計和市場預期共同作用的結果。高收益可能源自真實的資產收入,也可能掩蓋着復雜的激勵機制。要在加密市場中找到真正的"確定性",投資者需要深入了解底層機制。

自2022年联准会開始加息以來,"鏈上利率"概念逐漸普及。面對現實世界4-5%的無風險利率,加密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鏈上資產的收益來源與風險結構。一個新的敘事悄然形成——加密生息資產,試圖在鏈上構建與宏觀利率環境競爭的金融產品。

生息資產的收益來源多樣化。從協議本身的現金流,到依賴外部激勵的收益幻象,再到鏈下利率體系的嫁接,不同結構反映了不同的可持續性和風險定價機制。目前去中心化應用的生息資產大致可分爲三類:外生性收益、內生性收益以及真實世界資產(RWA)掛鉤。

在瘋狂的"特郎普經濟學"中尋找鏈上確定性:解析三類加密生息資產

外生性收益:補貼驅動的利息幻覺

外生性收益的興起反映了DeFi早期快速增長的邏輯。在缺乏成熟用戶需求和真實現金流的情況下,市場以"激勵幻覺"取代。許多生態推出巨額代幣激勵,試圖通過"投放收益"吸引用戶注意力和鎖倉資產。

然而,這類補貼本質上更像是資本市場爲增長指標"買單"的短期操作,而非可持續的收益模式。它一度成爲新協議冷啓動的標配,依賴新資金流入或代幣通脹,結構類似"龐氏"。平台用高收益吸引用戶存款,再通過復雜的"解鎖規則"延遲兌現。那些年化幾百、幾千的收益,往往只是平台憑空"印"出的代幣。

2022年某生態崩潰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通過提供高達20%的穩定幣存款年化收益吸引用戶,但收益主要靠外部補貼而非生態內部的真實收入。

歷史經驗表明,一旦外部激勵減弱,大量補貼代幣將被拋售,損害用戶信心,造成TVL與代幣價格的螺旋下降。數據顯示,2022年DeFi熱潮退去後,約30%的DeFi項目市值跌幅超90%,多與過高補貼有關。

投資者若要從中尋找"穩定現金流",需警惕收益背後是否存在真實的價值創造機制。用未來的通脹承諾今日的收益,終究不是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內生性收益:使用價值的再分配

簡而言之,內生性收益是協議通過實際業務賺取並分配給用戶的收入。它不依賴發幣吸引用戶或外部補貼,而是通過真實業務活動自然產生,如借貸利息、交易手續費,甚至違約清算的罰金。這類收入類似傳統金融中的"分紅",被稱爲"類股息"的加密現金流。

內生性收益的主要特點是閉環性和可持續性:賺錢邏輯清晰,結構更健康。只要協議運作、有用戶使用,就能產生收入,不需要依賴市場熱錢或通脹激勵維持運行。

了解它的"造血"機制,我們才能更準確判斷收益的確定性。內生性收益可分爲三種類型:

  1. 借貸利差型:這是DeFi早期最常見、易理解的模式。用戶將資金存入借貸協議,由協議撮合借貸雙方,從中賺取利差。本質與傳統銀行的"存貸"模型相似。這類機制透明高效,但收益水平與市場情緒密切相關。

  2. 手續費返還型:類似傳統公司的股東分紅或特定合夥人按營收比例獲得回報。協議將部分運營收入(如交易手續費)返還給提供資源支持的參與者。例如,某去中心化交易所將部分手續費分配給流動性提供者。2024年,某協議在以太坊主網爲穩定幣流動性池提供5%-8%的年化回報,質押者在某些時期可獲得超過10%的年化收益。這些收入完全來自協議內生經濟活動,不依賴外部補貼。

  3. 協議服務型收益:這是加密金融中最具創新的內生收入類型,類似傳統商業中基礎設施服務商向客戶提供關鍵服務並收費的模式。例如,某協議通過"再質押"機制爲其他系統提供安全支持並獲得回報。這類收益反映了鏈上基礎設施作爲"公共物品"的市場價值,形式多樣,包括代幣積分、治理權等。

在瘋狂的"特郎普經濟學"中尋找鏈上確定性:解析三類加密生息資產

鏈上的現實利率:RWA與計息穩定幣的興起

市場上越來越多資本開始追求更穩定、可預測的回報機制:鏈上資產錨定現實世界利率。核心邏輯是將鏈上穩定幣或加密資產對接鏈下低風險金融工具,如短期國債、貨幣市場基金或機構信貸,在保持加密資產靈活性的同時,獲取傳統金融世界的確定性利率。代表性項目包括某DAO對短期國債的配置、與某大型資產管理公司ETF對接的項目,以及某金融機構的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等。這些協議試圖將联准会的基準利率"導入鏈上",作爲基礎收益結構。

同時,計息穩定幣作爲RWA的衍生形態也開始受到關注。與傳統穩定幣不同,這類資產主動將鏈下收益嵌入代幣本身。例如,某協議的穩定幣每日計息,收益來源爲短期國債,爲用戶提供接近4%的穩定收益,高於傳統儲蓄帳戶。

這些項目試圖重塑"數字美元"的使用邏輯,使其更像鏈上的"利息帳戶"。在RWA的連接下,RWA+PayFi也是值得關注的未來場景:將穩定收益資產直接嵌入支付工具,打破"資產"和"流動性"的二元劃分。用戶持有加密貨幣的同時可享受計息收益,支付場景也無需犧牲資本效率。某交易所在其L2網路上推出的USDC自動收益帳戶就是一個例子,不僅提升了加密貨幣在實際交易中的吸引力,還爲穩定幣開闢了新的使用場景。

在瘋狂的"特郎普經濟學"中尋找鏈上確定性:解析三類加密生息資產

尋找可持續生息資產的三個指標

加密"生息資產"邏輯的演進反映了市場逐步回歸理性、重新定義"可持續收益"的過程。從最初的高通脹激勵、治理代幣補貼,到現在越來越多協議強調自身造血能力乃至對接鏈下收益曲線,結構設計正在走出"內卷式吸金"的粗放階段,轉向更加透明、精細化的風險定價。在宏觀利率維持高位的當下,加密系統要參與全球資本競爭,必須構建更強的"收益合理性"與"流動性匹配邏輯"。對於尋求穩健回報的投資者,以下三個指標可以有效評判生息資產的可持續性:

  1. 收益來源是否"內生"可持續?真正有競爭力的生息資產,收益應來自協議自身業務,如借貸利息、交易手續費等。如果回報主要靠短期補貼和激勵,就像"擊鼓傳花":補貼存在時收益存在;補貼停止,資金就流失。長期的"補貼"行爲可能耗盡項目資金,導致TVL和幣價下降的惡性循環。

  2. 結構是否透明?鏈上的信任來自公開透明。投資者應關注:鏈上資金流向是否清晰?利息分配是否可驗證?是否存在集中托管風險?若這些問題不明確,可能存在黑箱操作,暴露系統脆弱性。金融產品結構清晰且鏈上公開、可追溯的機制才是真正的底層保障。

  3. 收益是否對得起現實的機會成本?在联准会維持高利率背景下,若鏈上產品回報低於國債收益,將難以吸引理性資金。如果能將鏈上收益錨定在如短期國債這樣的現實基準上,不僅更穩定,還可能成爲鏈上的"利率參考"。

然而,即使是"生息資產"也不是真正的無風險資產。它們的收益結構再穩健,仍需警惕鏈上結構中的技術性、合規性與流動性隱患。從清算邏輯是否充足,到協議治理是否中心化,再到RWA背後的資產托管安排是否透明可追蹤,這些都決定了所謂"確定性收益"是否具備真實的可兌現能力。

未來生息資產市場可能是鏈上"貨幣市場結構"的重構。在傳統金融中,貨幣市場以其利率錨定機制承擔了資金定價的核心功能。如今,鏈上世界正逐步建立自己的"利率基準"和"無風險收益"概念,一種更有厚度的金融秩序正在形成。

在瘋狂的"特郎普經濟學"中尋找鏈上確定性:解析三類加密生息資產

RWA0.7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社区打杂人vip
· 12小時前
啥确定性 玩加密还是一把梭子吧
回復0
暴富型韭菜vip
· 12小時前
稳定性就稳定个寂寞 上一笔投资还躺在ust里
回復0
SerumSquirrelvip
· 12小時前
链上稳定的韭菜割割
回復0
RektDetectivevip
· 12小時前
还不如all in btc睡大觉
回復0
链上资深福尔摩斯vip
· 12小時前
理财焦虑发作中
回復0
幻想破灭预言家vip
· 12小時前
收益个屁 跟我看大差不差
回復0
主网延期通知书vip
· 12小時前
好家伙 又一批高息项目准备收割韭菜了...这饼已经反复烤了468天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