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机关处置虚拟货币:模式演进与争议探讨近日,一则关于涉案虚拟货币处置的消息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有关部门宣称开创了处置虚拟货币的"新渠道",但实际上,这种模式并非首创,也不是真正的新渠道。作为长期关注此领域的专业人士,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 所谓"新渠道"的实质根据公开信息,某地公安机关与当地产权交易所签订了合作协议,拟通过以下模式处置涉案虚拟货币:1. 公安机关将涉案虚拟货币委托给产权交易所处置2. 产权交易所选定第三方进行技术操作,并通过境外合规交易所变现3. 经外管审批后,将变现资金结汇转入公安机关账户这种境内委托、境外处置的联合模式,早在2023年就有处置公司开始实践,并非首创。## 我国虚拟货币处置模式的演进回顾历史,我国虚拟货币的司法处置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 处置1.0时期(2018-2021年):直接通过场外OTC等渠道变现,存在较大合规风险2. 处置2.0时期(2021-2023年):境外处置变现后结汇入境,但结汇名目存在争议3. 处置3.0时期(2023年底至今):境内外联合处置模式,由境内公司委托境外主体在合规平台变现可见,目前广受关注的"新渠道",实际上是处置3.0模式的一种具体实践。## 处置模式中的争议点虽然新模式相较以往有所进步,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1. 产权交易所实际只是居间方,并非真正的处置主体2. 要求提供110%的履约保证金过高,不符合实际操作需求3. 服务费问题:按《罚没财物管理办法》设置保留价可能并不适用于虚拟货币处置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出台的规定对虚拟货币处置价格有更明确的要求,如回收价格原则上不低于面值或余额的80%。而在实践中,一些处置公司收取高达35%的服务费,显然不合理。## 结语对于涉案虚拟货币的司法处置,国家从未明令禁止。从2017年开始,各地司法机关一直在探索相关实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将很快放开虚拟货币交易。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强监管仍将是主基调,普通公民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的限制短期内不太可能放开。总的来说,虚拟货币司法处置模式的不断完善,反映了相关部门在法律和技术层面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一领域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争议,需要各方持续关注和探讨。
虚拟货币司法处置模式演进:新渠道引发争议与挑战
司法机关处置虚拟货币:模式演进与争议探讨
近日,一则关于涉案虚拟货币处置的消息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有关部门宣称开创了处置虚拟货币的"新渠道",但实际上,这种模式并非首创,也不是真正的新渠道。作为长期关注此领域的专业人士,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
所谓"新渠道"的实质
根据公开信息,某地公安机关与当地产权交易所签订了合作协议,拟通过以下模式处置涉案虚拟货币:
这种境内委托、境外处置的联合模式,早在2023年就有处置公司开始实践,并非首创。
我国虚拟货币处置模式的演进
回顾历史,我国虚拟货币的司法处置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可见,目前广受关注的"新渠道",实际上是处置3.0模式的一种具体实践。
处置模式中的争议点
虽然新模式相较以往有所进步,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出台的规定对虚拟货币处置价格有更明确的要求,如回收价格原则上不低于面值或余额的80%。而在实践中,一些处置公司收取高达35%的服务费,显然不合理。
结语
对于涉案虚拟货币的司法处置,国家从未明令禁止。从2017年开始,各地司法机关一直在探索相关实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将很快放开虚拟货币交易。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强监管仍将是主基调,普通公民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的限制短期内不太可能放开。
总的来说,虚拟货币司法处置模式的不断完善,反映了相关部门在法律和技术层面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一领域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争议,需要各方持续关注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