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数字资产政策2.0:迈向全球化发展的关键一步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再次强调了将香港打造成为全球数字资产创新中心的决心。这份新政策提出了"LEAP"四大策略框架,包括完善法律监管、扩大代币化产品范围、推广应用场景以及促进跨领域合作。为深入解读这一政策变革对香港的影响,我们采访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这位专家认为,《政策宣言2.0》标志着香港从数字资产"试验田"向全球化发展迈进了关键一步,未来将朝着"制度化、规模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合规将成为行业参与的基本要求。专家指出,新政策在三个方面有显著突破:1. 稳定币监管:计划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稳定币发牌制度,这使香港成为全球少数几个真正为稳定币提供合法地位的司法辖区之一。2. 重视实物资产(RWA)代币化:政府不仅推动债券常态化发行,还计划将黄金、绿色能源、电动车资产等纳入代币化范围。3. 税收优惠:如果相关立法通过,代币化ETF将享有与传统ETF相同的印花税豁免和利得税豁免,这将从根本上改变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这些改革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香港不仅支持Web3发展,更致力于将Web3融入金融基础设施。从监管角度来看,香港Web3政策的更新完成了"三位一体"的制度闭环:1. 监管确定性:香港有望成为全球首个明确规定数字资产托管服务独立发牌的司法管辖区。2. 资产穿透性:允许实物资产(如金属、能源)与金融工具(如债券、ETF)同等代币化,打破虚实边界。3. 税收竞争力:为代币化ETF提供免税待遇,并对数字资产基金给予利得税豁免。这标志着香港从"监管试验田"正式升级为"实物资产(RWA)全球发行和流通枢纽"。专家还特别强调了稳定币的重要性,认为它正从"工具型货币"演变为"基础设施货币"。预计到2030年,全球稳定币流通量将达到3.7万亿到3.9万亿美元,超过许多国家的金融体量。香港的制度设计明确针对稳定币发行人制定了法定储备金管理、赎回机制和风险审慎要求等规则,使稳定币不再仅仅是技术圈内的"俱乐部协议",而是可被银行、跨境结算系统和公共部门接受的具有法定属性和技术属性的货币。关于实物资产(RWA)的代币化,专家认为这是数字资产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通道。新政策不仅推动政府债券代币化常态化,还计划将贵金属、绿色能源、仓储物流等纳入代币化范畴,这不仅是象征性支持,更是资产层面的改革试点。更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将对代币化ETF给予印花税豁免,金管局通过Ensemble平台推动银行间代币化存款结算,数码港与监管机构共同推进数字资产监管科技和合规沙盒。这些举措表明,香港不仅要发展Web3,更要让Web3与传统金融真正并网运行。对于Crypto Native项目,专家指出,行业正从两个极端走向融合。一端是完全链上的数字原生资产如BTC、ETH,另一端是完全传统系统。而稳定币和RWA的出现,正在填补这两者之间的空白,形成"数字孪生"。这本质上是现实世界资产在链上的映射,是资产级别的Web3。未来,从绿色电力收益权到汽车仓储仓单,从国债到黄金,一切可计量、有权属的数据都可能成为链上可交易资产。专家认为,行业已从"多链繁荣"进入"主链主导"阶段,不再追求数量上的百链竞争,而是回归到基础设施质量的比拼。谁能承载RWA与合规机制,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新政策的推出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趋势,未来将迎来数字孪生时代的大爆发,而合规将成为入场的必要条件。此外,新政策还涉及国际协作、税务制度优化和人才战略等方面,这些看似外围的政策实际上是打造金融级生态的护城河:- 国际合作:香港将与OECD、IOSCO等机构共建跨境监管框架,推动合规互认。- 税务激励:数字资产基金、家族办公室投资代币化资产可享利得税豁免。- 人才培养:政府将Web3、AI、区块链纳入重点人才清单,引导高校、初创企业共同建立"Web3人才通道"。这些措施不是短期刺激,而是建立配套机制以锚定确定性,让国际资金、人力和技术敢于长期投入香港市场。总的来说,香港新的数字资产政策2.0标志着其从数字资产"试验田"正式迈向全球化发展的关键一步。通过完善法律框架、扩大代币化范围、推广应用场景和促进跨领域合作,香港正在构建一个更加成熟、规范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这不仅将推动香港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还将为全球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香港数字资产政策2.0:全球化RWA枢纽与稳定币监管创新
香港数字资产政策2.0:迈向全球化发展的关键一步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再次强调了将香港打造成为全球数字资产创新中心的决心。这份新政策提出了"LEAP"四大策略框架,包括完善法律监管、扩大代币化产品范围、推广应用场景以及促进跨领域合作。
为深入解读这一政策变革对香港的影响,我们采访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这位专家认为,《政策宣言2.0》标志着香港从数字资产"试验田"向全球化发展迈进了关键一步,未来将朝着"制度化、规模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合规将成为行业参与的基本要求。
专家指出,新政策在三个方面有显著突破:
稳定币监管:计划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稳定币发牌制度,这使香港成为全球少数几个真正为稳定币提供合法地位的司法辖区之一。
重视实物资产(RWA)代币化:政府不仅推动债券常态化发行,还计划将黄金、绿色能源、电动车资产等纳入代币化范围。
税收优惠:如果相关立法通过,代币化ETF将享有与传统ETF相同的印花税豁免和利得税豁免,这将从根本上改变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
这些改革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香港不仅支持Web3发展,更致力于将Web3融入金融基础设施。
从监管角度来看,香港Web3政策的更新完成了"三位一体"的制度闭环:
监管确定性:香港有望成为全球首个明确规定数字资产托管服务独立发牌的司法管辖区。
资产穿透性:允许实物资产(如金属、能源)与金融工具(如债券、ETF)同等代币化,打破虚实边界。
税收竞争力:为代币化ETF提供免税待遇,并对数字资产基金给予利得税豁免。
这标志着香港从"监管试验田"正式升级为"实物资产(RWA)全球发行和流通枢纽"。
专家还特别强调了稳定币的重要性,认为它正从"工具型货币"演变为"基础设施货币"。预计到2030年,全球稳定币流通量将达到3.7万亿到3.9万亿美元,超过许多国家的金融体量。香港的制度设计明确针对稳定币发行人制定了法定储备金管理、赎回机制和风险审慎要求等规则,使稳定币不再仅仅是技术圈内的"俱乐部协议",而是可被银行、跨境结算系统和公共部门接受的具有法定属性和技术属性的货币。
关于实物资产(RWA)的代币化,专家认为这是数字资产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通道。新政策不仅推动政府债券代币化常态化,还计划将贵金属、绿色能源、仓储物流等纳入代币化范畴,这不仅是象征性支持,更是资产层面的改革试点。
更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将对代币化ETF给予印花税豁免,金管局通过Ensemble平台推动银行间代币化存款结算,数码港与监管机构共同推进数字资产监管科技和合规沙盒。这些举措表明,香港不仅要发展Web3,更要让Web3与传统金融真正并网运行。
对于Crypto Native项目,专家指出,行业正从两个极端走向融合。一端是完全链上的数字原生资产如BTC、ETH,另一端是完全传统系统。而稳定币和RWA的出现,正在填补这两者之间的空白,形成"数字孪生"。这本质上是现实世界资产在链上的映射,是资产级别的Web3。未来,从绿色电力收益权到汽车仓储仓单,从国债到黄金,一切可计量、有权属的数据都可能成为链上可交易资产。
专家认为,行业已从"多链繁荣"进入"主链主导"阶段,不再追求数量上的百链竞争,而是回归到基础设施质量的比拼。谁能承载RWA与合规机制,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新政策的推出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趋势,未来将迎来数字孪生时代的大爆发,而合规将成为入场的必要条件。
此外,新政策还涉及国际协作、税务制度优化和人才战略等方面,这些看似外围的政策实际上是打造金融级生态的护城河:
这些措施不是短期刺激,而是建立配套机制以锚定确定性,让国际资金、人力和技术敢于长期投入香港市场。
总的来说,香港新的数字资产政策2.0标志着其从数字资产"试验田"正式迈向全球化发展的关键一步。通过完善法律框架、扩大代币化范围、推广应用场景和促进跨领域合作,香港正在构建一个更加成熟、规范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这不仅将推动香港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还将为全球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