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员涉虚拟币结算案获缓刑,刑辩律师如何在夹缝中寻找希望?在刑事案件中,律师的工作并非单纯地与司法机关对抗,而是需要高超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在认罪认罚制度下,检察院的量刑建议往往对案件结果起关键作用。律师能否理解办案人员的关切点,进行有效沟通,往往决定了案件走向。本文将结合一起涉及虚拟币结算、被控开设赌场罪的案件,分析如何通过具体策略推进,达到有效辩护的理想结果。某程序员被指控为境外赌博网站提供虚拟货币支付结算服务,涉嫌开设赌场罪。案件涉及赌资27亿元,个人获利600余万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这种情况通常应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案件存在两个核心难点:一是涉案同案人员已"死无对证",难以确定当事人在团伙中的具体地位作用;二是链上交易数据具有客观性,涉案金额难以大幅扣减。面对这样一个定性明确、数据清晰的案件,律师如何开展辩护工作?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关键在于:1. 准确把握案件焦点,不盲目否认基本事实,而是在现有证据结构内寻找突破点。2. 充分理解办案人员的顾虑,找到他们"最不能接受的风险",从而推动案件处理方式的调整。3. 站在办案人员角度,做到换位思考,提出有理有据的辩护观点。4. 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通过持续沟通逐步推进量刑建议的调整。经过反复沟通和讨论,检察院最终将量刑建议从"至少七八年"调整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法院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议,作出了相应判决。这个看似"奇迹"的结果,其实是建立在律师周密分析和良好沟通基础上的。即便是定性明确、涉案金额巨大的案件,只要没有最终判决,就存在沟通和调整的空间。关键在于找准突破点,在现有证据范围内推动办案机关作出更有利的判断。作为刑辩律师,我们面对的不是抽象的罪名,而是具体的人和家庭。在坚持法律原则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案件对当事人及其家庭的影响。这或许正是刑事辩护存在的意义之一。
程序员涉虚币赌场案获缓刑 律师如何突破量刑困境
程序员涉虚拟币结算案获缓刑,刑辩律师如何在夹缝中寻找希望?
在刑事案件中,律师的工作并非单纯地与司法机关对抗,而是需要高超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在认罪认罚制度下,检察院的量刑建议往往对案件结果起关键作用。律师能否理解办案人员的关切点,进行有效沟通,往往决定了案件走向。
本文将结合一起涉及虚拟币结算、被控开设赌场罪的案件,分析如何通过具体策略推进,达到有效辩护的理想结果。
某程序员被指控为境外赌博网站提供虚拟货币支付结算服务,涉嫌开设赌场罪。案件涉及赌资27亿元,个人获利600余万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这种情况通常应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案件存在两个核心难点:一是涉案同案人员已"死无对证",难以确定当事人在团伙中的具体地位作用;二是链上交易数据具有客观性,涉案金额难以大幅扣减。
面对这样一个定性明确、数据清晰的案件,律师如何开展辩护工作?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关键在于:
准确把握案件焦点,不盲目否认基本事实,而是在现有证据结构内寻找突破点。
充分理解办案人员的顾虑,找到他们"最不能接受的风险",从而推动案件处理方式的调整。
站在办案人员角度,做到换位思考,提出有理有据的辩护观点。
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通过持续沟通逐步推进量刑建议的调整。
经过反复沟通和讨论,检察院最终将量刑建议从"至少七八年"调整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法院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议,作出了相应判决。
这个看似"奇迹"的结果,其实是建立在律师周密分析和良好沟通基础上的。即便是定性明确、涉案金额巨大的案件,只要没有最终判决,就存在沟通和调整的空间。关键在于找准突破点,在现有证据范围内推动办案机关作出更有利的判断。
作为刑辩律师,我们面对的不是抽象的罪名,而是具体的人和家庭。在坚持法律原则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案件对当事人及其家庭的影响。这或许正是刑事辩护存在的意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