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虚拟资产市场迎来新篇章:SFC发布"A-S-P-I-Re"路线图2025年2月19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正式发布《虚拟资产路线图》,旨在应对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市场发展中的各类挑战。这份被称为"A-S-P-I-Re"的路线图从五个关键方面出发,即连接(Access)、保障(Safeguards)、产品(Products)、基建(Infrastructure)和联系(Relationships),提出了12项主要措施,明确了香港未来几年在虚拟资产领域的全面发展和监管方向。## 路线图的制定背景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早在2018年就开始探索虚拟资产的监管框架。2023年,SFC将虚拟资产交易纳入监管范围,要求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获得许可,并引入与传统金融一致的投资者保护措施。2024年4月,亚洲首批虚拟资产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然而,香港的虚拟资产市场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1. 市场活跃度不足:尽管2024年全球虚拟资产市值超3万亿美元,年交易额达70万亿美元,香港市场规模却相对有限。截至2024年12月6日,香港加密现货ETF的总交易量虽超过580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但仍缺乏足够的产业巨头和资金流入。2. 市场准入限制:大陆投资者作为最大潜在群体无法合规参与,而其他地区用户倾向于在所属辖区或全球主流交易所交易,导致香港市场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出现割裂。3. 产品品类有限:香港虚拟资产交易主要集中在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币种,其他币种交易额较小。持牌交易机构在衍生品创新领域开发有限,代币化基金仍处于探索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在虚拟资产市场及交易量上已抢占先机。因此,香港急需找到新的突破口,以应对全球虚拟资产的竞争。## "A-S-P-I-Re"路线图概览:五大支柱撑起虚拟资产新生态1. Pillar A(Access)- 简化市场准入、提供明确监管框架目标:构建清晰、透明的许可框架,吸引全球优质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进驻香港。举措:- 考虑建立OTC交易及资产托管服务的许可制度- 允许建立将交易与托管分开的两级市场结构,促进机构及流动性提供者进入香港市场2. Pillar S(Safeguards)- 强化合规防控目标:提供明确的监管指引,使虚拟资产市场与传统金融框架对齐。举措:- 研究面向专业投资者的新代币上市和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的监管框架- 明确投资者准入要求和产品分类,确保投资者获得适合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调整冷热钱包比例要求,引入多元化的保险及补偿机制3. Pillar P(Products)- 拓宽产品类别、投资工具及服务创新目标:根据不同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投资工具。举措:- 探索专业投资者专享的新币上市、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 探索虚拟资产保证金融资要求,与证券市场的风险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考虑在明确的托管和运营准则下提供质押和借贷服务4. Pillar I(Infrastructure)- 升级监管基础设施目标: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与监控工具、提升跨机构协作与市场监控能力。举措:- 部署数据驱动的区块链监控平台,考虑采用直通式数字资产信息报告方案,以侦测非法活动- 推动与全球监管机构的跨境合作5. Pillar Re(Relationships)- 促进投资者的沟通与教育目标: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与教育培训,提升投资者和行业参与者对虚拟资产的认知与风险防控能力。举措:- 构建与金融影响者的合作机制,规范投资者宣传渠道- 建立可持续的行业沟通和人才培养网络,促进市场长期发展## 市场展望2024年全球虚拟资产市场经历了格局重塑。科技股大幅上涨、支付渠道持续拓宽、全球流动性态势变化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等多重因素交织,催生了新的市场化学反应,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潜在问题。从参与主体来看,市场呈现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共存的局面。然而,部分持仓占比过高的"鲸鱼"带来了市场操控风险。比特币前2%钱包地址掌控了约95%的供应量,加上许多"远古钱包"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不平衡状态,限制了整体活跃度。在交易模式方面,分化现象严重。中心化交易平台占据全球交易量的半壁江山,但市场格局已成型,主流交易所处于主导地位,新入局者难以分得一杯羹。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虽能满足特定需求,却因缺乏标准化保护措施,使用户面临智能合约漏洞和诈骗等风险。展望2025年,香港虚拟资产市场有望开启新篇章。此次SFC发布的"A-S-P-I-Re"路线图在兼顾监管与促进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举措:1. 全面加强监管力度,包括考虑制定托管人发牌制度,实现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全面覆盖。2. 促进市场发展,如考虑允许虚拟资产质押,可能带来资本增值、资产流动性增强和现金流收益增加的三重利好。3. 强调投资者教育,这是许多监管方此前忽视但极为重要的一环。只有投资者教育跟上,香港的虚拟资产发展蓝图才能真正蓬勃发展。若"A-S-P-I-Re"路线图中的举措和目标顺利落地,香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打造出一个市场活跃度更高、投资策略更新兴多样、监管更透明安全的虚拟资产投资环境。从其全球生态位来看,香港也有望在全球虚拟资产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引领全球虚拟资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
香港SFC发布虚拟资产监管新路线图 五大支柱构建未来生态
香港虚拟资产市场迎来新篇章:SFC发布"A-S-P-I-Re"路线图
2025年2月19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正式发布《虚拟资产路线图》,旨在应对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市场发展中的各类挑战。
这份被称为"A-S-P-I-Re"的路线图从五个关键方面出发,即连接(Access)、保障(Safeguards)、产品(Products)、基建(Infrastructure)和联系(Relationships),提出了12项主要措施,明确了香港未来几年在虚拟资产领域的全面发展和监管方向。
路线图的制定背景
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早在2018年就开始探索虚拟资产的监管框架。2023年,SFC将虚拟资产交易纳入监管范围,要求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获得许可,并引入与传统金融一致的投资者保护措施。2024年4月,亚洲首批虚拟资产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然而,香港的虚拟资产市场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市场活跃度不足:尽管2024年全球虚拟资产市值超3万亿美元,年交易额达70万亿美元,香港市场规模却相对有限。截至2024年12月6日,香港加密现货ETF的总交易量虽超过580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但仍缺乏足够的产业巨头和资金流入。
市场准入限制:大陆投资者作为最大潜在群体无法合规参与,而其他地区用户倾向于在所属辖区或全球主流交易所交易,导致香港市场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出现割裂。
产品品类有限:香港虚拟资产交易主要集中在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币种,其他币种交易额较小。持牌交易机构在衍生品创新领域开发有限,代币化基金仍处于探索阶段。
与此同时,美国在虚拟资产市场及交易量上已抢占先机。因此,香港急需找到新的突破口,以应对全球虚拟资产的竞争。
"A-S-P-I-Re"路线图概览:五大支柱撑起虚拟资产新生态
目标:构建清晰、透明的许可框架,吸引全球优质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进驻香港。
举措:
目标:提供明确的监管指引,使虚拟资产市场与传统金融框架对齐。
举措:
目标:根据不同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投资工具。
举措:
目标: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与监控工具、提升跨机构协作与市场监控能力。
举措:
目标: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与教育培训,提升投资者和行业参与者对虚拟资产的认知与风险防控能力。
举措:
市场展望
2024年全球虚拟资产市场经历了格局重塑。科技股大幅上涨、支付渠道持续拓宽、全球流动性态势变化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等多重因素交织,催生了新的市场化学反应,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潜在问题。
从参与主体来看,市场呈现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共存的局面。然而,部分持仓占比过高的"鲸鱼"带来了市场操控风险。比特币前2%钱包地址掌控了约95%的供应量,加上许多"远古钱包"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不平衡状态,限制了整体活跃度。
在交易模式方面,分化现象严重。中心化交易平台占据全球交易量的半壁江山,但市场格局已成型,主流交易所处于主导地位,新入局者难以分得一杯羹。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虽能满足特定需求,却因缺乏标准化保护措施,使用户面临智能合约漏洞和诈骗等风险。
展望2025年,香港虚拟资产市场有望开启新篇章。此次SFC发布的"A-S-P-I-Re"路线图在兼顾监管与促进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举措:
全面加强监管力度,包括考虑制定托管人发牌制度,实现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全面覆盖。
促进市场发展,如考虑允许虚拟资产质押,可能带来资本增值、资产流动性增强和现金流收益增加的三重利好。
强调投资者教育,这是许多监管方此前忽视但极为重要的一环。只有投资者教育跟上,香港的虚拟资产发展蓝图才能真正蓬勃发展。
若"A-S-P-I-Re"路线图中的举措和目标顺利落地,香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打造出一个市场活跃度更高、投资策略更新兴多样、监管更透明安全的虚拟资产投资环境。从其全球生态位来看,香港也有望在全球虚拟资产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引领全球虚拟资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
web3区块链资讯关注者
请生成以中文对以上文章发表评论,保持口语化、自然、轻松的社交平台风格:
香港牛啊 先手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