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WA:在夹缝中寻找平衡## 前言现实资产(RWA)的代币化旨在提高流动性、透明度和可访问性,使更多人能够接触高价值资产。这种解释虽然常见,但并不十分准确。本文将从个人角度探讨当前背景下RWA的含义。## 一、破碎的棱镜区块链与现实资产的结合可追溯至比特币上的Colored Coins。这是首次在区块链上实现非货币功能的系统性尝试,也标志着区块链向智能化迈进。然而,由于比特币脚本的限制,Colored Coins需依赖第三方钱包解析,最终未能成功。以太坊的出现开启了图灵完备时代。尽管各种区块链叙事层出不穷,但RWA除法抵稳定币外,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原因何在?首先,区块链上不存在真正的美元。稳定币本质上是私人公司发行的"数字债券",其成功源于加密货币世界对稳定价值媒介的迫切需求。其次,RWA世界中不存在去中心化,信任必须建立在中心化实体之上。这与加密货币的无政府主义基因相悖,是RWA难以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资产复杂性也是一大挑战。金融资产相对容易代币化,而非金融资产则需要依赖IoT系统,但仍难以应对人为作恶和自然灾害等因素。最后,相比波动性较大的数字资产,现实世界资产的收益率普遍较低,缺乏参与动力。那么,为何业内又重新关注这一叙事呢?## 二、政策推动传统金融对监管的推进是RWA存在的关键。近期,香港、迪拜、新加坡等地相继出台RWA监管框架,为其发展提供了基础。然而,监管碎片化和传统金融对风险的警惕仍为这一领域蒙上了一层迷雾。目前,各国监管框架各不相同。美国、香港、欧盟、迪拜、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各自的监管重点和合规要求。这导致RWA协议难以实现跨区域互操作,形成了一个个"孤岛"。然而,一些项目正在探索绕过监管限制的方法。以Ondo为例,其Flux Finance借贷协议通过巧妙设计,避免了USDY被归类为证券,实现了与DeFi世界的交互。尽管如此,当前的RWA生态仍面临可访问性和互操作性不足的问题。未来需要传统金融与项目方共同努力,实现不同司法辖区内的互联,并在可能的范围内与链上世界交互。## 三、资产与收益据统计,目前链上RWA资产总值约206.9亿美元(不含稳定币),主要包括私人信贷、美债、大宗商品、房地产和股票证券。RWA协议主要面向传统金融用户,而非DeFi原生用户。那么,为何要将这些业务搬到区块链上?原因包括:1. 全天候即时结算2. 打破地域流动性割裂3. 降低边际服务成本4. 为特殊行业提供融资渠道5. 降低投资门槛RWA的成功将为加密货币行业带来巨大机遇。同时,RWAFi的出现也将为DeFi协议提供更稳固的资产底层,为用户提供更多资产配置选择。在当前地缘政治动荡、经济前景不确定的环境下,RWA或许能提供比单纯持有稳定币更好的低风险选择。例如,黄金、高息存款、能源资产、美国国债、股票甚至是特定收藏品等都可能成为有吸引力的RWA选项。## 四、执剑人的角色在某些领域,RWA可能扮演类似"执剑人"的角色,为区块链世界带来一定程度的秩序。以NFT为例,尽管曾诞生出一些知名项目,但用户实际上并未获得真正的IP知识产权。以无聊猿为例,其核心知识产权归属于发行方Yuga Labs LLC。NFT持有者仅获得特定头像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非版权本身。在项目发展决策和收益分配上,持有者也缺乏话语权。相比之下,传统IP投资通常赋予投资者更多权利,包括直接使用权、收益分配、决策参与甚至开发主导权。RWA的引入可能有助于改善这种不平衡状况,促使项目方更加尊重社区。## 五、未来展望RWA具有重塑金融的潜力,能将现实世界的机会带到链上,并可能成为整治区块链乱象的新途径。然而,受限于当前监管框架,其形态仍类似于公链上的私有协议,未能充分发挥潜力。未来需要有引路人或联盟来打破这一屏障。资产在不同载体上能释放出不同的光芒。从古代的青铜铭文到明代的鱼鳞图册,资产确权一直推动着社会发展。理想中的RWA未来图景可能是:在一个巨大的公共账本上,用户可以自由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这种运行在全球公共账本上的世界,正是RWA的终极形态。
RWA未来:打破监管壁垒 连接链上链下资产
RWA:在夹缝中寻找平衡
前言
现实资产(RWA)的代币化旨在提高流动性、透明度和可访问性,使更多人能够接触高价值资产。这种解释虽然常见,但并不十分准确。本文将从个人角度探讨当前背景下RWA的含义。
一、破碎的棱镜
区块链与现实资产的结合可追溯至比特币上的Colored Coins。这是首次在区块链上实现非货币功能的系统性尝试,也标志着区块链向智能化迈进。然而,由于比特币脚本的限制,Colored Coins需依赖第三方钱包解析,最终未能成功。
以太坊的出现开启了图灵完备时代。尽管各种区块链叙事层出不穷,但RWA除法抵稳定币外,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原因何在?
首先,区块链上不存在真正的美元。稳定币本质上是私人公司发行的"数字债券",其成功源于加密货币世界对稳定价值媒介的迫切需求。
其次,RWA世界中不存在去中心化,信任必须建立在中心化实体之上。这与加密货币的无政府主义基因相悖,是RWA难以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者,资产复杂性也是一大挑战。金融资产相对容易代币化,而非金融资产则需要依赖IoT系统,但仍难以应对人为作恶和自然灾害等因素。
最后,相比波动性较大的数字资产,现实世界资产的收益率普遍较低,缺乏参与动力。
那么,为何业内又重新关注这一叙事呢?
二、政策推动
传统金融对监管的推进是RWA存在的关键。近期,香港、迪拜、新加坡等地相继出台RWA监管框架,为其发展提供了基础。然而,监管碎片化和传统金融对风险的警惕仍为这一领域蒙上了一层迷雾。
目前,各国监管框架各不相同。美国、香港、欧盟、迪拜、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各自的监管重点和合规要求。这导致RWA协议难以实现跨区域互操作,形成了一个个"孤岛"。
然而,一些项目正在探索绕过监管限制的方法。以Ondo为例,其Flux Finance借贷协议通过巧妙设计,避免了USDY被归类为证券,实现了与DeFi世界的交互。
尽管如此,当前的RWA生态仍面临可访问性和互操作性不足的问题。未来需要传统金融与项目方共同努力,实现不同司法辖区内的互联,并在可能的范围内与链上世界交互。
三、资产与收益
据统计,目前链上RWA资产总值约206.9亿美元(不含稳定币),主要包括私人信贷、美债、大宗商品、房地产和股票证券。
RWA协议主要面向传统金融用户,而非DeFi原生用户。那么,为何要将这些业务搬到区块链上?原因包括:
RWA的成功将为加密货币行业带来巨大机遇。同时,RWAFi的出现也将为DeFi协议提供更稳固的资产底层,为用户提供更多资产配置选择。
在当前地缘政治动荡、经济前景不确定的环境下,RWA或许能提供比单纯持有稳定币更好的低风险选择。例如,黄金、高息存款、能源资产、美国国债、股票甚至是特定收藏品等都可能成为有吸引力的RWA选项。
四、执剑人的角色
在某些领域,RWA可能扮演类似"执剑人"的角色,为区块链世界带来一定程度的秩序。以NFT为例,尽管曾诞生出一些知名项目,但用户实际上并未获得真正的IP知识产权。
以无聊猿为例,其核心知识产权归属于发行方Yuga Labs LLC。NFT持有者仅获得特定头像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非版权本身。在项目发展决策和收益分配上,持有者也缺乏话语权。
相比之下,传统IP投资通常赋予投资者更多权利,包括直接使用权、收益分配、决策参与甚至开发主导权。RWA的引入可能有助于改善这种不平衡状况,促使项目方更加尊重社区。
五、未来展望
RWA具有重塑金融的潜力,能将现实世界的机会带到链上,并可能成为整治区块链乱象的新途径。然而,受限于当前监管框架,其形态仍类似于公链上的私有协议,未能充分发挥潜力。未来需要有引路人或联盟来打破这一屏障。
资产在不同载体上能释放出不同的光芒。从古代的青铜铭文到明代的鱼鳞图册,资产确权一直推动着社会发展。理想中的RWA未来图景可能是:在一个巨大的公共账本上,用户可以自由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这种运行在全球公共账本上的世界,正是RWA的终极形态。